社會包容 宗教自由 正統中華 牛津大學漢學研究生怎麼看台灣、中國、日本、英國

社會包容 宗教自由 正統中華 牛津大學漢學研究生怎麼看台灣、中國、日本、英國

230.003 Lượt nghe
社會包容 宗教自由 正統中華 牛津大學漢學研究生怎麼看台灣、中國、日本、英國
Kate的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_oakshine?igsh=bHRiYWQ4ZmVjeHdp 我是在 2013 年認識 Kate 的,她當時是我瑜伽課的第一個學生。 Kate 是日英混血。她的媽媽在日本擔任外交工作時遇見了她的爸爸。然而,Kate 出生於英國,在日本住了8 歲,然後12歲的時候搬回英國。高中畢業之後在牛津大學讀東方系。 Kate 說她之所以想著重於中華文化,是因為高中的歷史課以西方視角為主,而且這現象讓她感到失望。儘管沒有得到一些老師的支持,成為了她高中第一位在大學主修中文系的學生。 Kate 在牛津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讀書上,因為課程非常嚴格。剛開始時,她覺得學習漢字和文言文很困難。然而,到最後,文言文讓她慶幸自己選擇了中文,尤其是宋朝詩詞和莊子。對 Kate 而言,強調一切皆無常的莊子教誨讓她感覺到可以做自己。 在大學二年級時,她去了北京留學,與「真正的」中國人交流後,發現很多當地人聽不懂她的口音。在那裡待了六個月,Kate 回到英國之後,從來沒想過要再去中國。她覺得那裡的環境有點壓抑,文化過度俗氣。此外,由於牛津大學的歷史課程主要集中在 1949 年前的中國,自己在學校裡學到的中華文化在北京幾乎見不到,感到非常困惑。Kate搬到台灣後,才看到了許多文言文中提到的傳統元素,如廟宇、拜拜和氣功。 因為Kate的媽媽來台灣辦理公務幾次,大學畢業後建議她女兒來台灣。Kate 在 2013 年至 2015 年期間住在台灣,並教授英語。她非常享受在這裡的生活,因為作為外國人,她不必像在英國和日本那樣融入主流社會。 此外,Kate 發現與其他住過的地方相比,台灣社會更包容。例如,她在台灣的公共場所,大家可以接受其他陌生人拉伸、跳舞或做氣功。然而,在英國,人家只有在遛狗時才會出現在外面,而在日本,有一次Kate因為在公共廣場跳舞而被罵了。 儘管如此,身為在台灣的外國人,Kate 在街上仍然會被人盯著看,她甚至有幾次被人跟蹤。在 2013 年住在台灣時,她也體會到了不同的文化對表達意思的差異。以前有一位男性朋友會帶她到處玩,但是幾個月後,Kate 突然意識到這位男士以為他們在交往。因為最近住英國 5 年了,她才明白台灣人透過服務的行動表達愛意。這讓她意識到人家不應該歲半建立跨文化的關係。Kate 提到,因為文化差異她的父母還會經常產生誤會。 最後因為Kate離開了台灣所以跟那位男生的關係結束了。當時,她需要決定是否致力於在台灣定居。她擔心作為外國人,因為家人都在其他地方,在台灣她沒有什麼安全網。另外,Kate還對自己作為英語教師的薪水比當地教師高很多感到不安。Kate 觀察到,儘管她來自外國,生活水準卻比當地人還要高許多,這讓她覺得像殖民者一樣的感覺。 儘管如此,Kate 理解英語是主要的國際語言,對台灣來說,學習英語很重要。與日本相比,Kate認為台灣的英語水平普遍較高,是因為台灣人必須在國際舞台上證明自己,這同樣讓她感到不舒服。歸根結底Kate認為因為台灣有很多值得尊重的優勢,所以不應該只為了符合西方標準而改變。 在訪問中,Ted 提到台灣的教育體制度有遠離文言文的趨勢。Kate 認為學習文言文能幫助她更深入地理解每個漢字的含義。因此,人家應該有選擇學習文言文的機會。然而,因為英文與個人的社會地位有關她,Kate也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希望重視英語。Kate 說如果台灣完全放棄文言文,會覺得很遺憾,因為文言文在中華文化中已有數千年的歷史。對她而言,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混合的,沒有什麼是純粹的,而台灣則保留了中華文化的精華。因此,她期待未來能再次回到台灣拜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