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MM|整理400呎遺物屋 囤積垃圾雜物堆過大腿 花4日完成遺物整理 重組逝者人生經歷 殯葬禮儀師:看到死亡以外不同社會狀況及家庭關係|#試一次 #4K

#MM|整理400呎遺物屋 囤積垃圾雜物堆過大腿 花4日完成遺物整理 重組逝者人生經歷 殯葬禮儀師:看到死亡以外不同社會狀況及家庭關係|#試一次 #4K

392.798 Lượt nghe
#MM|整理400呎遺物屋 囤積垃圾雜物堆過大腿 花4日完成遺物整理 重組逝者人生經歷 殯葬禮儀師:看到死亡以外不同社會狀況及家庭關係|#試一次 #4K
#MM #試一次 // 囤積20年成400呎雜物海 直擊遺物整理過程 邊執垃圾邊打曱甴 整理師帶齊敏感藥救命針「高收入高教育人士也會因寂寞而囤積」 當一個人離世,辦身後事、送別亡者的一刻或者仍不是終結,道別之旅的時間可能比想像中長。 為逝去的人整理遺物,對家屬而言是一個療傷的過程。這一天,我來到一位去世不久獨居伯伯的家,為他作最後的遺物整理。 兩周前殯葬禮儀師陳培興收到家屬求助,想他協助剛去世的父親處理身後事,同時希望找到義工整理遺物。常舉辦生死教育課堂的阿興,每當遇上有需要幫忙整理先人遺物的家屬,他就會邀請學員和朋友一起做義工,上門提供服務。阿興與義工團隊上門察看,始知道他居所佈滿雜物,400多呎的家不論是客廳、飯廳、廚房、廁所都堆滿及膝的垃圾和物件,清理前連打開單位大門都有難度,裡面更是舉步維艱,要入屋必須踩踏著雜物,令撿拾難度大增。大型的「雜物海」,儼如災後現場。 「很多時候有家人離開之後,因為很容易觸景傷情,很難再去接觸先人生前的物件,這些時候我們就需要幫忙。」阿興解釋,遺物整理的過程對喪親者而言,是一個不斷挑戰的過程,「有時整理期間看到先人物件他們會傷心大哭,難控制情緒。我們通常建議相片等回憶的物品,盡量避免一開始就收拾。」 我們事前對伯伯背景一無所知,只有限度知道他的妻兒20多年前已移民到美國,三星期前兒子回香港探望他,幾天後父親突然離世,才驚覺他生前居所有囤積問題。聽家屬後來的敘述,知道他們家庭關係良好,子女和太太每次回港都約爸爸吃飯,但父親從不讓他們來家,只能在樓下等。兩星期前再約爸爸飲茶,見他良久都沒下樓,上來找他時發現他暈倒在走廊,送院時已魂返乏術。 獨居、家人離港、孤獨死,都令人直接聯想先人生前那種「悲慘」的既定模樣:貧窮、有儲物癖、跟家人關係不好。然而我們透過撿拾過程重組了伯伯的人生,他的職業、學歷、興趣、生活習慣,都令人驚覺跟想像的形象不同。 阿興說有儲物癖的人一般都有很多回憶,撿拾過程就像為這位素未謀面的人,重組一次他的人生。從他喜歡收集時裝雜誌、以優質布料度身訂造西裝的習慣、優雅的中英文手寫字、堆滿角落書架的英文書看出他的學識和品味。他喜歡攝影、駕駛電單車、使用電子產品,70-90年代的潮流物品和家電他都有不少。伯伯日記寫滿太太移民後每次跟他通電話說的種種生活點滴,兒子那邊工作情況、太太一天做的事情、吃了買了甚麼,都細緻記下來。 以整理師Cat的觀察,覺得從屋內裝修、居住的地區、伯伯的職業看出,他應該是成功人士。「我猜想由很高職位突然退了休、家人離開,好像突然失去很多東西,開始不能自拔地囤積,可能孑然一身而感到寂寞。」Cat憶述,第一次走進房子時,屋內窗口都沒有打開,全部以紙皮箱封住,窗簾緊閉,更有塊木頭頂住窗門,「我估計被這種環境包圍著的的他,感覺有安全感。」 本來做醫護的Cat(又稱一心媽媽),因為喜歡執整物品而修讀了整理收納的認證課程。在醫院工作多年,同時因為疫情見盡生死百態,她開始為逝者處理遺物,「不只是幫助在世的人,還可以幫助離世者傳達一些訊息。」 阿興早前為伯伯辦理身後事,喪禮期間聽過兒子分享父親點滴,「小時候爸爸經常鼓勵他,很愛惜他。我覺得在家屬眼中的伯伯是一個非常仔細、開朗,跟朋友相處時很歡樂的人,所以大家是不會看得出,他在家裡會不會寂寞。執整過程找到的東西全部都跟家人有關,他們寫的信件、相片、孩子的獎狀、證書、校服,看得出他很喜歡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光,意義比起幫在世的人做上門家居整理更大。」 是次試一次,我會跟義工們為伯伯執整遺物,從這個案看看社會的不同面向和故事,以及執整遺物的過程。 *另外亦想補充一下,鏡頭以外家屬有自行上去執整的,但實在不方便出鏡或做訪問,好多內容無法完全報道或分享太多他們之間的對話。而阿興是為伯伯處理後事後,主動向家屬提出幫助,不是家屬要求免費執整。阿興一般只做個案家屬的義務工作,希望給生死教育計劃內的學員多些前線經驗,而執拾用的物資、傢俱清拆服務都由家屬負擔,謝謝家屬給予機會讓大家幫忙和記錄。 策劃:Phoebe 王秋婷 拍攝:許先煜 麥志豪 李軒 張志孟 剪接:張妮 監製:梁中勝 #獨居長者 #囤積 #垃圾屋 #遺物整理師 #殯葬禮儀師 #遺物整理 #王秋婷 #MM_Phoebe #MillMILK ___ Mill MILK在觀眾的陪伴下成立超過一年,今年推出以傳統撕頁式設計的日曆,選取特色紙張重塑香港傳統日曆的質感。Mill MILK Creators在日曆中以特色造型加上經典金句登場,希望與每位觀眾於2023年「一齊好好過」。 日本藝術家加賀美健為Mill MILK創作全新吉祥物,同時將Mill MILK的標誌及理念重新設計,並以貼紙及襟章形式重新呈現,一套7款貼紙及一套6款襟章陪伴你過每一日。 購買連結:https://store.mill-milk.com/ 產品:連封面共366頁(單面印刷)、紙製座枱設計、一套6款貼紙、一套7款襟章 尺寸: 日曆:100mm (W) x 166mm (H) 紙製座枱:100mm (W) x 168mm (H) x 80mm (D) 貼紙:9cm x 6cm (最大)5cm直徑(圓形) 襟章:尺寸:3cm直徑(最細)5cm直徑(最大) 預售日期:2022年11月30日起(數量有限,售完即止) 售價:正價$438,會員價$418 (結帳時輸入 YouTube 會員專區優惠碼) 本地觀眾領取方法:於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到HOW三間分店領取 (香港觀眾只限領取,不設送貨) 海外觀眾可選擇郵寄(郵費自付) HOW分店 (@how_dept) 營業時間:12PM至9PM 店舖地址: 銅鑼灣:軒尼詩道500號希慎廣場4樓414-417號舖 尖沙咀:河內道18號K11購物藝術館2樓201-01號舖 荃灣:大壩街4-30號荃灣廣場3樓343-345號舖 海外運費 歐洲(意大利除外)- HKD 150 澳洲 - HKD 150 美國 - HKD 160 加拿大 - HKD 290 亞洲 - HKD 80 注意: 逾期未取,不作補發,一律作廢 不設退換 __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,每月只需 HKD 40 咋!傳送門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a1d9ZXVMU0BZQRXZHt8Cpw/join *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,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____ MM Website: https://www.mill-milk.com/ MM Instagram: https://instagram.com/mm.millmilk MM 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m.millmilk ____ CHUCKY|@chuckyching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uckyching/ PHOEBE|@phoebe.unprofessional.journey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hoebe.unprofessional.journey ELAINE|@elaine_wow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elaine_wow/ 京|@phaedruslam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haedruslam/ KAREN|@karen__yukiu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karen__yukiu/ MANYI|@manyishum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anyishum/ SAM|@midwin_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idwin_/ 阿朗|@mm_longgg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m_longgg NATALIE |@nataliewwong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nataliewwong/ APPLE | @apple.hiufung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pple.hiufun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