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潰敗!達芙妮!市值縮水95%!7000家店,說關就關!家族內鬥!資本攪局!瀕臨破產!老板天天以淚洗臉!想要重回巔峰,還有可能嗎?

大潰敗!達芙妮!市值縮水95%!7000家店,說關就關!家族內鬥!資本攪局!瀕臨破產!老板天天以淚洗臉!想要重回巔峰,還有可能嗎?

106.081 Lượt nghe
大潰敗!達芙妮!市值縮水95%!7000家店,說關就關!家族內鬥!資本攪局!瀕臨破產!老板天天以淚洗臉!想要重回巔峰,還有可能嗎?
達芙妮的老板天天以淚洗臉,7000家店說倒就倒,殫精竭慮26年卻一招不慎,不到6年虧損至少42億,市值縮水95%,2020年索性退出了實體零售,線下門店一個不留,直到這時,達芙妮才意識到,想要重回巔峰,已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。創始人表示:終究還是為自己當初的任性,付出了慘痛的代價,希望所有的老板引以為戒。 達芙妮,一個來自希臘神話傳說的美麗名字。在少數人眼中,它價值2萬,是LV的限量款包包;在大部分人眼中,它價值百元,是一款賣遍中國大街小巷的女鞋。最巔峰的時刻,它在中國開出了6881家店鋪,一年賣出5000多萬雙女鞋,中國每賣出5雙女鞋,就有一雙是達芙妮。 以至於有人說,如果百麗是中國女鞋中的「奔馳」,那麽達芙妮就是中國女鞋中的「寶馬」。 只可惜奔馳寶馬還在,達芙妮先涼了。 從25年達芙妮新公布的財報看,營收額為3.22億港元,和2012年巔峰期105億港元的營業收入相比,差了100個億。市值也從195億港幣大幅縮水至7.7億港幣, 可見,時代拋棄你,連招呼都不會打。 曾經,愛美的姑娘們人腳一雙,如今卻少有人願意提起達芙妮。天上地下,不過短短幾年間,達芙妮究竟怎麽了?一代鞋王真的沒落了嗎? 巔峰輝煌 1980年代初,一場石油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臺灣。時代的一粒灰,落在個人頭上,就是一座山,什麽也沒做的陳賢民失業了。走投無路的他,拉上自己的大舅子張文儀,集資2000萬新臺幣,創立了「喬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」。 陳賢民的嶽父母家是製鞋世家,順理成章,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製鞋業。彼時,臺灣製鞋業已經馬不停蹄發展了30年,產業鏈完善,勞動力低廉,各國的知名鞋企都來這裏找代工,搭上時代快車的喬誌迅速壯大。他們盡心盡力,把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好。兩個人不再滿足臺灣市場,把目光轉向了機會豐富的香港。 1987年,他們跑到香港,成立了永恩集團,也就是達芙妮的前身。此時,他們的野心已不僅僅滿足於做一家代工廠, 1990年,他們成立了自有品牌——達芙妮,並且把工廠也一並搬到了福建莆田。 1992年,為了解決外銷庫存料的問題,達芙妮開始做內銷市場。讓陳賢民和張文儀沒想到的是,這個無心插柳的舉動,讓達芙妮在大陸市場一炮而紅。但其實,改革開放十多年,人們內心對美的渴望正日益旺盛。 此時從臺灣來的達芙妮,代表著時尚和前衛,價格也不算貴。乘著時代東風的達芙妮母公司永恩國際,1995年就在香港上市了。緊接著,張文儀開始帶著達芙妮在全國各地設立直營門店。彼時,人們的見識都來自於自己出門逛的一畝三分地,產品的花樣並不需要迅速翻新。只要達芙妮的門店增加,營收也就會跟著增長。 張文儀帶領的市場部門在公司的話語權日益增大,和姐夫陳賢民的沖突也越來越多,甚至在董事會上,兩人也劍拔弩張。 為了公司的順利運營,1998年,陳賢民退出管理層。不過,張文儀的好日子也並沒有過多久。因為他只註重市場,忽略了產品的設計和質量,問題開始出現,達芙妮的業績也開始出現下滑。最後,因為還不上一筆1500萬美元的即將到期的借款,張文儀被迫從公司離開,董事會請回了陳賢民。 陳賢民幹了兩件事:第一,把外甥陳英傑引進公司擔任總裁,讓年輕人來帶領公司發展;第二,對品牌進行整改規劃,重新定位。一年後,達芙妮扭虧為盈。 年輕人的確有年輕人的思路和魄力,此時的達芙妮雖然收益不錯,但受製於家族決策製度的僵化和低效,收益已經開始放緩,陳英傑決定公司要改革,要引入現代化的管理體系。 於是達芙妮來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,從一個家族式企業徹底蛻變成了一家現代化上市公司。 公司的庫存周轉從180天下降到125天,成本開支少了40%。公司的產品也被分成了兩個系列D18和D28,分別對應15-30歲和20-45歲兩個女性消費群體。 為了提高達芙妮的知名度,他應用明星效應,請來了彼時正當紅的SHE和劉若英代言產品,靠著明星的熱度,把達芙妮推向了新的高點。 2012年,公司擁有店鋪6881家,市值突破190億元。 那一年,走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的街上,幾乎都能看到達芙妮。在任何一個辦公室工作,身邊一定有一個穿達芙妮的時尚女郎。漂亮不打折,美麗100分。這是達芙妮的經典電視廣告語,也是每個愛美女孩堅定不移的信念。 但人們沒想到的是,2012年竟然成為了達芙妮最巔峰的時刻,此後的日子便是落落落。 2011年,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年代。電商的迅猛發展,給人們帶來了一個更大的世界,此後人們的審美,就開始狂飆猛進地提升。此時,中國幾乎所有服飾公司都開始充滿危機,因為這個世界變了,而他們卻很難一下子跟上這個世界的腳步,於是產品落伍、品牌老化、庫存積壓......誰跟不上這個時代,誰就要被時代拋棄。 但坦白說,達芙妮並不是沒有看到時代風口的那一個。 早在2006年,達芙妮就開始涉足電商,他們入駐了天貓,並且搭建了自營電商「愛攜」; 2009年,達芙妮還成立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;看似早早搶占先機。 然而,命運的轉折因一個人悄然發生。陳英傑,這位執掌達芙妮的關鍵人物, 2009年,在一次朋友聚會上,40歲的陳英傑對26歲的北影校花韓雨芹一見傾心。為了贏得美人心,癡情總裁化身小跟班。一會兒親手為她做定製款的鞋子,一會兒將原創的五線譜情書塞進韓雨芹的鞋盒裏。在陳英傑的強烈攻勢下,韓雨芹同意了,兩人並於2010年締結連理。 一場婚禮幾千萬,陳英傑眼睛都不眨一下。在上海,張信哲和姜育恒為他們傾情獻唱,婚禮現場堪比演唱會。婚禮結束,陳英傑更是為韓雨芹開設了家高端鞋履定製店,極盡奢侈和寵溺。 對於妻子的沈迷,陳英傑逐漸撒手了對達芙妮的管理。他不僅放棄了阿迪耐克等運動品牌的代理權,砍掉了背後乘涼的大樹。 還拒絕了電商巨頭京東和淘寶的合作,用百度的「耀點100」和前兩者相搏,慘敗收場。達芙妮的電商夢就此破碎,並在很長的時間裏一蹶不振。 直到2014年,電商才重新被提上日程。但失去的時間已經無法再被追回,達芙妮的電商銷售只占到了總銷量的十分之一,但線下銷量的下降遠遠不止於此。 更意想不到的,當時消費者的審美和訴求也發生了巨變,達芙妮卻視而不見、固步自封。 2015年,達芙妮開始陷入10年來的首次虧損。最精明的永遠是資本,曾經幫助達芙妮成為一家現代化企業的TPG,在達芙妮的幾次股價上漲中大撈幾筆後,迅速抽身離去。2015年,他們所占股份已經不足5%。依靠TPG在達芙妮站穩腳跟的陳英傑,地位也隨之降低。 當然,陳英傑有做過掙紮。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,在進入家族企業達芙妮之前,陳英傑的身份是一名音樂人,曾和任賢齊稱兄道弟,在紅十字樂隊做鍵盤手。也許是放不下自己的娛樂夢想,也許是病急亂投醫,陳英傑開始拿著公司的錢去投資娛樂節目《蜜蜂少女隊》,還和日本一家出版社一起創辦了一份少女時尚雜誌《vivi美眉》。孔雪兒、劉雨昕都曾在蜜蜂少女隊大家都沒聽過對吧,如你們所想,這筆投資達芙妮不僅沒賺,還虧了2600萬元。 從錯失電商機遇,到決策連連失誤;從對市場變化的漠視,到毫無章法的跨界投資,這一系列致命錯誤,如同一根根稻草,最終徹底壓垮了達芙妮。正如其父陳明源所言,選擇陳英傑成了達芙妮最致命的敗筆! #達芙妮#一代鞋王#女鞋業